這次去日本名古屋、北陸遊玩,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跟團玩。因為是帶爸媽出遊又是右駕,就打消了自行探索的心。上次因為只用鐵路、公車,只到了京都、奈良二個定點。有遊覽車的好處,就是這次幾乎把名古屋、北陸幾個大景點跑到,除了冬天封閉的立山。這次遇到一個非常風趣的導遊洪先生。他是在日本讀大學之後,就走上了導遊這條路,路上一路補充非常多的風土民情。雖然補充多到讓大家沒什麼時間車上睡覺,但在寫這篇遊記時,就不用查太多資料了。

第一天是在名古屋過的,比較沒啥值得提的,人口與規模與台北相近的都市。名古屋的位置是在東京與京都、大阪之間。德川家康把這地方分給了一個小兒子,這裡的分支被稱為尾張德川,算是幫江戶那邊守著東西之間的門戶。如果東京是台北,大阪是高雄的話,那名古屋不就是台中了嗎?名古屋一帶,就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平原,比起北方的岐阜的多山,當然是好多了,因為領主的薪水是用白米計算的。但以旅行而言,還是以北陸那一帶比較有看頭。頭天晚上,在地下街吃到了雖然不是最傳統,但也很好吃的鰻魚飯。就是那種第一碗直接吃,第二碗加辛香料吃,第三碗做成茶泡飯的那種。其他人很驚訝我為啥知道這樣吃,這個料理東西軍都有教啊,在節目中,鰻魚算是次於牛肉跟鮪魚的強力食材啊。在日本旅遊的驚喜就是,不一定要到名店,才能吃到好吃的東西。

第二天一早參觀黑壁古藏倉群,唸起來很繞口,大致上就是豐臣秀吉之前築過的城的商店街,木造的建築群保留的非常完整。唯一有梗的就是,跟台灣的老街一樣,商店依然開門,賺觀光客的錢。日本人最體貼的就是這種老街附近一定有巴士停車場,停車場附近有個廁所,讓大家可以在最近的距離,最短的時間,進去花錢。

沿途位於賀灣的一個休息站,戀人的聖地。

中午是在竹人形之里吃飯的,是個竹子的工藝所,算是餐廳比工廠大的那種景點。但竹工藝確實有可觀之處,有幾件是很喜歡的。這小女孩玩球的表情,非常傳神。

下午跑到鶴仙溪那裡去漫步,應當也是溫泉區吧,溪的一側有許多的大型湯屋,而另一側,也就是我們漫遊其中的,樹葉正紅呢!時節有點亂了,讓想看雪景的我們看到紅葉。我們這團一路上沒遇到什麼人潮。導遊說日本的秋季旅遊已經結束,下一波就是過年了。

第三天晚上到達金澤,也是古城之一,比想像中現代化,但比起名古屋,更有味道。晚上的時候是住金澤市區,鬧區主要在車站一帶。一講到車站,導遊就很激動了,他說所有的火車站,大概都是大門右邊搭公車,左邊計程車。他不了解為啥台灣的火車站跟高鐵站都是那個鳥樣。不是建築不漂亮,而是機能蠢到家。這我不能不同意啦,像那個台北車站,如果沒有那些引路牌,很難不迷路。

金澤是前田家的領地,在德川時期,是百萬石的諸侯,繁榮程度可以想見。城堡的部分只剩下城牆比較完整,主城重建的工事目前正在進行中。這城的特色是,屋瓦是白的,因為是鉛製的,當初建城的人料想如果有一天被圍城了,還能把屋瓦融了造子彈‧還好他們不像古羅馬人這麼蠢,用鉛做水管。


這是偏執狂看了會很開心的建築,我覺得這種美學是深值在日本人的血中。

城堡的對面是號稱日本三大名園之一的兼六園。分類上是迴遊式的造景,這類的造景以一個湖為中心,觀賞的話,主要就是繞著湖欣賞。這個園子也是不錯啦,但是如果是我是領主,天天在這裡打轉也會受不了。園中會有什麼景什麼景的,但這都是需要細心看的,初來的我們,難以了解其妙處。

兼六園的名景 徽軫燈籠 就是個燈籠

常領主的城堡都是建在高處,往下看就是自己的領地,稱之為城下町。當領主真爽。

據說的日本第一座噴泉,就真的只贏在是第一座而已。跟第一顆電晶體的製作水準差不多。

金澤有小京都之稱,也跟京都一樣,有商人、武士喝酒的茶屋。雖叫茶屋,但基本上是不賣茶的,只開晚上,但現在生意不好做,白天開給觀光客喝茶…。

這個時節的銀杏葉也很美。

街上最大的一間茶屋還有在營業。紅色的房間,招待商人。

頭牌的藝伎,也就是花魁,有自己的休息室,其他人共用…。

這一帶到了郊區,都是平房。與金澤城堡相反,一色的黑色琉璃瓦,非常的美觀。這一帶的民宅的美,在日本也是知名的。

第三天是往能登半島進發,從富山灣看到對岸的中央山脈(那個白白的不是雲),絕景!

從第一天開始,導遊就一直提加賀屋,就說我們要換上最好的衣服,拿最好的皮包出來,帥氣的走進加賀屋。我一直不知道為啥一直提、一直提。一進去才知道,真的很威,昭和天皇就來了二次,李登輝也住過,照片還掛在大廳。

這房間看出去的景觀真的是沒話說,海景房。

大廳外的海景

這是電梯往外看會看到的藝術品,不知怎拍,大的讓人震撼。一個格子就是一個榻榻米大。

一來就看到一個氣質美女,聽說是小老闆的老婆。有覺得溫泉飯店的老闆真的是理想的職業,因為這是女人的世界,女人打理一切,男人只管錢,還有負責娶個漂亮能幹的老婆。同行的大概老人家比較多,提到傳統印象中的日本女人,他們都叫日本婆子。大約的輪廓就是皮膚白昕、氣質婉約。導遊自己也是娶日本華僑,生了二個女兒。他說皮膚好不是天生的,他看他老婆非常嚴格地教導二個女兒儀態、保養、化粧。這都是台灣的父母難以想像的,但導遊抱怨,這種教育出來的小孩都超龜毛的。

離開時要Rosa跟小老闆娘照相時,一直很害羞, 覺得她太有氣質了。

加賀屋的氣勢、排場都是一等一的,硬體以現今而言,不得不說有點過氣了,但是服務還是一等一的。但我又要說,台灣人對這個會比較無感,因為台灣的服務已經很好了,尤其考慮他們常拿不到22k的情況,算是更勝日本。一頓晚宴,一頓早餐吃的真是人仰馬翻。坦白說,我是覺得出去玩不用天天吃這個啦‧我們吃晚宴時,導遊就不吃,自己溜去吃拉麵。還有件趣事,導遊提供的,算是台灣人改變了加賀屋。加賀屋是傳統的和式餐點,但台灣人習慣早上喝咖啡。光是為了早餐設咖啡這件事,加賀屋就考慮了十年。他們的考慮是,他們強調客人只管吃,服務由他們來。但每個人對咖啡的要求都不太一樣,實在讓他們為難。早餐時前面的美式咖啡是自取的,最近才有的,這個是他們考慮十年後的讓步。

晚宴

合掌村這個名字在台灣的旅遊界已經非常響亮了,大陸的旅客還算少。這個位於山中小平原的村落,被發現時,房屋形式大致上還保持彌生時期的樣式,只是不是半穴居的,但我們去的一家咖啡店,一進大門,樓梯確實是往下走的。因為這地方的建築頗珍貴,所以後來就要申請文化遺產,結果在這其間,許多房屋就莫名的失火了,也找不到凶手。原來持有人會破壞古蹟這種事,不是只有台灣人才會幹。一旦成了古蹟,就不能買賣、改建,還要用古工法維護,許多人都覺得降子太傻了。但時至今日,放火燒的那些人才是傻B,在這種山中,地能值個屁錢,有座古屋,就能開放收錢參觀了。

這家算是最大的古屋之一,就在村子的最北,剛開業時,一年的客人只有十六個。我看了一下食檯的數目,一個中午至少接了一百個吧。

日本人的幽默

合掌村一角

合掌村望北看的山景。

導遊的背影,超像黑道。

正在古法修復中的一間古屋,它是北陸最好吃的飛驒牛串燒店。暫停營業,怒…。導遊一直很有感的就是,因為日本有一堆的寺廟跟古屋,所以一直有修繕與建造的需求,他覺得再過一千年,這些木工的技術也不會失傳。

合掌村的一景:合掌村三兄弟。

高點往下看的合掌村

最後一天可說是歸家之旅了,由北往南穿過群山,這條高速公路一路穿過五十幾個山洞,在山上,老爸與老媽看到最期待的積雪,二個人很樂。另一個傻妞也到處踩雪,原來她之前留學的袋鼠國跟綿羊國也是不太下雪的。

開心的爹娘

導遊又有一說,台灣人看到雪,就跟公狗發情一樣;但北海道人是看雪就發愁的。早期北海道冬天是沒人去的。但就台灣人冬天死命往北海道衝,連日本人都好奇了,問咱老鄉這麼冷去北海道幹嘛?台灣人答:雪景、溫泉、美食。一聽有理,後來連日本人也冬天往北海道跑了。郡上是個以水質好與傳統舞蹈出名的小城,一到祭典,是風雨無阻的跳的,沒多少人的小鎮,會突然湧入二十萬人來跳舞。於是我們的早上是個奇妙的跳舞的行程,唯一的好處是可以跟教跳舞的女孩合照,報答各位讀者。

水質很好的山城。

教舞蹈的女孩,這叫喵喵舞。

之後就踏上了歸程。總的來說,跟團旅遊還不賴啦,跑的地方多,自己也省的輕鬆一點。就不知道為什麼自己過往堅持不跟團了。這是這次大致的軌跡圖,真的是頗可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英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